【马谡失街亭的故事梗概】《三国演义》中,“马谡失街亭”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故事,讲述了蜀汉名将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因轻敌冒进、违反军令而导致街亭失守,最终被诸葛亮处斩的事件。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北伐的战略布局,也反映了诸葛亮治军严明、赏罚分明的特点。
一、故事梗概()
公元228年,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曹魏。为了确保北伐顺利进行,诸葛亮决定派马谡镇守战略要地——街亭。马谡是蜀汉的重要谋士,但此人虽有才学,却缺乏实战经验。他擅自改变部署,放弃水源高地,选择在山下扎营,结果被魏将张郃击败,导致街亭失守。
街亭失守后,蜀军失去重要据点,北伐计划受挫,诸葛亮不得不撤军。为严肃军纪,诸葛亮忍痛下令处死马谡,以示军法不可违。此事件成为诸葛亮一生中难以忘怀的遗憾之一,也警示后人:将领不仅要才智过人,更要懂得审时度势、遵守军令。
二、关键信息对比表
| 项目 | 内容 |
| 故事出处 | 《三国演义》第95回 |
| 时间 | 公元228年(蜀汉建兴六年) |
| 主要人物 | 诸葛亮、马谡、张郃、王平 |
| 战役地点 | 街亭(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南) |
| 背景 |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,意图夺取陇右地区 |
| 马谡的错误 | 违背军令,放弃高地,选择山下扎营;不听王平劝告 |
| 结果 | 街亭失守,北伐失败;马谡被处死 |
| 历史意义 | 反映了军事指挥中的决策失误对战局的影响;体现了诸葛亮的治军之道 |
三、结语
“马谡失街亭”不仅是《三国演义》中一个重要的情节节点,更是一个关于责任与后果的深刻教训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重大任务时,智慧固然重要,但谨慎与服从纪律同样不可或缺。这一事件也进一步塑造了诸葛亮作为一位知人善任、铁面无私的统帅形象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