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将计就计出自哪里】“将计就计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在面对对手的计谋时,自己顺势而为,反将一军,达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效果。这个成语不仅富有智慧,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兵法中的策略思想。
一、成语来源总结
“将计就计”最早见于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段情节,具体出现在第104回,描述的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智谋较量。诸葛亮为了诱使司马懿出战,故意安排蜀军撤退,并在撤退途中留下大量物资和假象,制造出蜀军疲弱的假象。司马懿识破了这一计策,但并未立即行动,而是选择按兵不动。然而,诸葛亮却利用司马懿的谨慎心理,进一步设下伏兵,最终成功击败了魏军。
这段情节充分展现了“将计就计”的精髓:不直接对抗敌人的计谋,而是借势而行,反而让敌人陷入更大的困境。
二、出处分析表
| 项目 | 内容 | 
| 成语名称 | 将计就计 | 
| 出处 | 《三国演义》第104回 | 
| 故事背景 |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智谋较量 | 
| 使用场景 | 描述在面对对手计谋时,顺势而为、反制对方的行为 | 
| 含义 | 借用对方的计策,反过来对付对方 | 
| 文学意义 | 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与策略 | 
三、延伸理解
虽然“将计就计”最早见于《三国演义》,但它所体现的思想并非小说独创,而是源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长期积累。例如,《孙子兵法》中就有“以正合,以奇胜”的说法,强调灵活应变、因势利导。这种思想在后世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中不断被引用和演绎,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战略思维之一。
此外,“将计就计”在现代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,如商业竞争、谈判策略、甚至日常人际交往中,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智慧运用。
结语:
“将计就计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。它告诉我们,在面对复杂局面时,灵活应对、顺势而为,往往比硬碰硬更为有效。从《三国演义》到现实生活,这一成语始终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