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未既的词语解释】“未既”是一个较为文言的词语,常见于古代文献或诗词中。它通常用来表示“尚未完成”或“还未达到某种状态”的意思。在不同的语境中,“未既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,但总体上都带有“尚未结束”或“尚未实现”的含义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未既”的含义及其用法,以下是对该词语的总结与分析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拼音 | 释义 | 出处/用法 |
未既 | wèi jì | 尚未完成;还未达到某种状态 | 多见于古文,如《左传》《战国策》等文献中 |
具体解释:
- “未”:表示“没有”、“尚未”。
- “既”:表示“已经”、“完成”、“达到”。
因此,“未既”合起来就是“尚未完成”或“尚未达到”的意思。常用于描述一种过程或状态尚未结束,仍处于进行中。
二、常见用法举例
1.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
“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沃,晋侯杀之,遂围曲沃。未既,晋人复立武公。”
释义:晋侯的弟弟扬干在曲沃扰乱秩序,被晋侯杀死,于是包围了曲沃。尚未完全平定,晋人又重新拥立了武公。
2. 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“孟尝君曰:‘客何好?’曰:‘客无好也。’曰:‘客何能?’曰:‘客无能也。’孟尝君笑而受之。未既,客有献玉连环者。”
释义: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喜好,回答说没有;问他有什么能力,也说没有。孟尝君笑着接受了他。不久之后,客人献上了玉连环。
三、现代应用
虽然“未既”是文言词,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,但在文学作品、历史研究或古文阅读中仍有其价值。有时在诗歌或散文中,作者会借用“未既”来表达一种未尽之意,增强语言的表现力。
四、总结
“未既”是一个典型的文言词汇,意为“尚未完成”或“尚未达到”。它多用于描述某种状态或事件尚未完结,常出现在古籍或文学作品中。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的表达方式,也能够丰富现代人的语言表达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未既 |
拼音 | wèi jì |
含义 | 尚未完成;还未达到 |
出处 | 《左传》《战国策》等古籍 |
现代用法 | 较少,多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 |
用法示例 | 如“未既,晋人复立武公”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未既”虽为古语,但其含义明确,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语言美感。在学习古文或欣赏古典文学时,掌握此类词语有助于提升理解和欣赏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