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孙叔敖为楚令尹翻译】一、
《孙叔敖为楚令尹》是出自《韩非子·喻老》中的一则寓言故事,讲述了楚国贤臣孙叔敖在担任令尹(即宰相)期间,面对百姓的赞誉和劝谏时,表现出谦逊与自省的态度。他不因功高而自满,反而以“德薄”自谦,并坚持清廉为政,最终赢得百姓的敬重与国家的安定。
故事通过孙叔敖的行为,传达了“居安思危”、“谦虚谨慎”、“以德服人”的思想,体现了儒家提倡的君子风范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:
原文 | 翻译 |
孙叔敖为楚令尹,一年而国大治。 |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令尹,一年之后国家就治理得非常好。 |
楚人誉之曰:“贤哉,孙叔敖!” | 楚国人称赞他说:“孙叔敖真是贤能啊!” |
于是辞其禄,不受。 | 于是他辞去俸禄,不接受。 |
曰:“吾闻之,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者,未之有也。” | 他说:“我听说,德行不够深厚却希望国家安定的,是没有这样的事的。” |
“今吾德薄,而位尊;禄厚,而民多。” | “如今我的德行浅薄,却身居高位;俸禄丰厚,却百姓众多。” |
“是以不敢受。” | 所以我不敢接受。” |
楚王曰:“子诚贤者,寡人欲奉之。” | 楚王说:“你确实是贤能的人,我想要尊重你。” |
叔敖曰:“昔者,有狐之皮,寒而不知其贵也。” | 孙叔敖说:“从前有狐狸的皮,寒冷的时候不知道它的珍贵。” |
“及至春,狐死而皮见。” | 到了春天,狐狸死了,皮才显现出来。” |
“夫士之贤也,亦若此也。” | 士人的贤能,也是这样啊。” |
“故曰:‘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者,未之有也。’” | 所以说:“德行不深厚却希望国家安定的,是没有这样的事的。” |
三、文章小结:
《孙叔敖为楚令尹》不仅是一则历史记载,更是一则寓意深刻的道德寓言。它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,指出一个人即使有才能,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品德,才能真正胜任重任。孙叔敖的谦逊与自省,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,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处世智慧。
通过这则故事,我们也可以看到:真正的贤能之人,往往不张扬、不自满,而是时刻保持警醒,注重内在修养。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